白敏中(792-861),晚唐时期的名宰相,历任高职,对家族事务的处理颇具非凡手腕。他曾深得一位比自己小二十余岁的进士之才——皇甫炜(813-865),并非常欣赏他,不仅把家中适婚的庶长女嫁给皇甫炜,且在大女儿过世后,甚至把亲生嫡女嫁给皇甫炜作为继室。这些婚姻安排看似打破了当时常见的嫡庶观念,事实上却展现了一个时代风气的缩影。
白敏中的家族背景也颇为显赫,他的曾祖父白温曾任检校尚书都官郎中,祖父白金粦任扬州录事参军,而父亲白季康则为宣州溧水县令,后被追赠司徒。他的父亲与原配薛氏育有两子——白阐与白幼父,其中前者官至杭州于潜尉,后者任职睦州遂安尉。薛氏因与继子白敏中的关系而被追封河东郡太夫人,但与继妻所生的白敏中相比,前两子官位和影响力远不及。
展开剩余72%白季康的继妻是平阳敬琬的女儿敬氏,生下了白敏中,这位继妻出身显赫,白季康的再婚无疑在社会地位上也提升了家族的声望。白敏中早年虽因贞元八年(792)出生,在长庆初年(821-822)获得进士及第,却直到大和三年(829),38岁时才结婚。娶妻博陵崔氏,是解县令崔宽的第五女。虽然迟婚,但婚后他已有庶子与庶女,崔氏为他育得三个女儿,其中两个夭折,仅有一位在开成五年(840)出生的嫡女健康成长,直至婚嫁。
随着崔氏去世,白敏中迎娶了秘书少监韦同靖的女儿韦氏为继室,韦夫人随后因白敏中的升迁,被封为卫国夫人。尽管白敏中从未为崔氏争取封号,但其继妻家族显然拥有比原配更高的社会地位。韦夫人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——白徵复与白崇儒,然而,尽管他们各自成家并出仕,最终也未能活过父亲,早早夭折。
在其婚姻生活中,白敏中不仅经历了失去原配妻子和多次子女早逝的悲痛,更在政坛上展现了大度的眼光与深刻的人物洞察力。大中二年(848)时,他担任了当年科举的主考官,亲自举荐了新科进士皇甫炜。白敏中大为欣赏皇甫炜的才华,遂将庶长女嫁给了他。当时的庶长女年仅9岁,后在皇甫炜回洛阳后不久因病去世,白敏中此举充分显示出他对女婿的信任与期望。
不久之后,白敏中把年满17岁的嫡长女再次嫁给皇甫炜,作为继室。虽然这个婚姻安排有些不合常规,但实际上,他的这种做法打破了当时常见的嫡庶区分,成为了古代权力与家族联系的象征。年龄差距悬殊的婚姻,亦让人感慨他对婚姻的独到理解。
大中十一年(857),白敏中的女儿小白氏怀孕后,依照父亲的安排回到荆门乡下与父亲团聚。尽管她正怀有身孕,依然坚持前往,然而途中身体欠佳,最终到了荆门后病倒,且未能康复。虽然皇甫炜立刻赶来陪伴,但不幸的是,小白氏在正月生下一个嫡子后,孩子不久夭折,自己也因病情加重在二月去世。年仅19岁的小白氏在丧失丈夫后,早早离世,皇甫炜再次失去了心爱的人。
白敏中的家庭,成为了晚唐时代一个缩影,反映了古人对家族、婚姻与子嗣的态度。即便时代变迁,唐代的男人与家族的婚姻安排依旧凸显着一种非常独特的社会形态。男人地位愈高,社会角色愈显赫,婚姻市场便越发活跃。尽管原配与继妻的角色可能相对模糊,或者身世背景有所不同,白敏中用自己的方式打破了世俗偏见,不拘泥于常规,也彰显了他作为晚唐名臣的非凡气度。
白敏中最终在61岁时逝世,身后由妻子韦夫人和庶长子白可人共同主持葬礼。这位晚唐宰相的家事,既显现了社会阶层的更迭,也为我们了解唐代婚姻与家族观念提供了一个深刻的视角。
发布于:天津市在线配资查询服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